校院新闻
迎春花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李焰
烈日当空,蝉声阵阵,路边的樟树唱响颂歌;湖水微荡,鱼儿轻跃,岸上的柳树随风起摇摆;鸟雀飞舞,花儿缤纷,勤人坡的青草柔软似褥;天朗气清,薄云飘动,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
2011年的10月,我们手拿着书本、怀揣着不安、心装着梦想,振奋紧张的望着即将伴随我们五年时光的建工楼,新奇忐忑的走过前往专业教室的庭园小道上,高兴羞涩的看着周边陪伴了我们军训时光的同学们。我们在专教,我们在课堂,我们看着站在讲台那位有着艺术短卷和帆布马甲的领头老师,开始了我们大学第一节专业课,也认识了这位不羁而又热心肠的专业老师—李焰。
大一的课程安排相对比较紧凑,人际的交往和繁重的学业让作为新生的我们有些捉襟见肘。一周两次的专业课,是我们交阶段性成果的日子,没日没夜画图的我们课前总是万分紧张,然而,最应吃力的专业课反倒成为了我们的生活调味品。李老师待人亲切,爱开玩笑,加上一副邻家大叔的长相,讲课说话又抑扬顿挫如讲相声,令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笑声不断。他总是能以最不严肃的口气说着最严肃的话语,同时逻辑性和重点性强,语气分明,课上配备PPT、讲义及板书,课下分享经历、新闻及资料,令同学思维清楚,行动明了。课后我们不仅对任务要求清楚明白,而且心情轻松愉快,同学们讨论不断,热情高涨,信心爆棚。
外面的天空是静谧的黑色,繁星密布,而专教的视野所及是热闹的橙色,纸笔摩擦声、话语叽喳声、食物吧唧声,还有热血的音乐声。这是临到交正图前夕的我们的状态,熬夜通宵已成家常便饭。忽然发现一个晃悠在同学画桌之间的身影,那熟悉的棕色夹克、那跳脱的蓬松卷发、那交叉背放的双手,“啊,这不是李老师么,赶紧去问问明天能不能延迟交图”。只见老师迅速被围绕,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询问交图注意事项以及自己的图面问题。李老师只是乐呵乐呵的笑着,待我们问完便一个个回答。“你们怎么这么晚还在这里,还没画完啊,明天中午12点班长要准时收图。你们平时紧凑一点不就能画完了,天天熬夜怎么受得了,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可从来不熬夜……你这个图这个地方……你们铅笔要多削好几支放着备用,要像这样削……”,看着李老师面对同学的图,一个个指导,甚至亲自上手示范,手法随意不拘一格,却令那几张被勾勒了线条、色彩的图变得异常完美;看着李老师随手拿起桌上的美工刀和铅笔,开始对着垃圾桶示范削铅笔,背脊微微佝偻,墙壁上的影子却异常深悠。待到李老师即将离开专教时,特意强调了一句,“明天中午12点班长准时收图啊”,然后留下了一屋子哀嚎的声音,笑着挥挥手远去。
大二来时,我们还未仔细体会到大学和专业的滋味,都还在努力探寻其中美景、品味其中滋味之时,X同学在大一急追慢赶学业和生活的状态下,因跟不上且对专业兴趣不强烈等原因,逐渐有了退怯甚至放弃的想法,班委、室友和同学们都很忧心。正逢幼儿园设计,阶段性成果交图前一天下午,我们十几个同学在专教画图,李老师来到我们教室,巡视指导一番过后,便来到角落X同学身边坐下了。我看着李老师眼睛看着他,目光坚定而祥和,发梢微动,脸上因嘴角的抽动而产生了皱纹,双手反转放在大腿上,表情严肃而亲切;我的耳边断断续续的传来李老师的话语,似询问他原因、似教导他坚持、似叙述经历、似分析形势,他的声音如太阳般温暖、如雨水般滋润、如春风般和煦、如笛声般悠扬。我看见X同学时不时的点头摇头、双手紧握、两眼无神,有时情绪激动、眼睛湿润、身体微颤,而后慢慢平复,看着李老师,神情略有光采,面部红润,然后慢慢起身跟随李老师出了教室。许久以后,只见X同学拎着十几杯奶茶回到教室,神采飞扬、声音夸张的喊,“李总请我们喝奶茶啦”,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噢……”的一声纷涌而上,“李总还说了,明天中午12点班长准时收图”,于是一屋子的“噢”急转直下变成了“NO……”。我看着X同学笑的前俯后仰,双眼眯成了一条缝,那笑声似乎盖过了一片的哀嚎声,在整个专教中回荡。
后来我们才知道,李老师在大二初便时不时找X同学聊天、谈生活和行业百态,并且找过他的室友、班委、家长,交流过他的情况,同时希望他们能多同他谈心、拉着他们参加班级活动、陪着他画图吃饭学软件,增强他对专业和大学生活、学业的积极性、兴趣度。而在那次奶茶事件后,X同学已经慢慢跟上了同学的脚步,正在大步大步的向着他的梦想跨步前进。
我们总是对专业课总是既期待又抗拒,时间亦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是一年春来到,建工楼入口的迎春花也悄然绽放,如往年一般,淡雅、清秀、淳朴,弯曲的枝干似瀑布般垂吊着、伸展着,颤巍巍的黄花迎着风却坚挺着,似水珠溅落心头、似金蝶飞舞丛中,从下面走过,仿佛能闻到那隐匿而溢出来的幽香。
大三的春天,我们和建筑学学士学位评估专家有个“约会”。这场“约会”准备了两年之久,两年来,我们总能看见李老师在建工楼之间穿梭,大二暑假过后,我们同学都觉得耳目一新。我们的教室更实用、舒适了,资料室的书籍更完整、全面了,模型室更系统、完整了。我们总能听见他硬着口气说,“能不能评估过,其实都在于你们,受益的也是你们,我们老师是没有任何的奖励的”。之后他就带着我们布置我们的展厅,将我们的作品小心翼翼的摆放在建工楼的各个角落,展厅、大厅、楼梯间、走道,随处可见;带着我们准备评估晚会,一遍一遍的观看我们的排练,并且热呵呵适当指点后,火急火燎的去忙其他工作;一如往常的课前备课、课上讲PPT、课下指点,一如往常的吓唬我们“明天中午12点班长准时收图”(然而有时候也会体谅我们身体延迟一点收)。其实说白了,李老师就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评估的准备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晚会的准备过程也不是一气呵成,会有坎坷、争执、困难,会有牵绊、努力、协助,也会有泪水、微笑、鼓励,就连晚会也并不是畅通无阻,晚会意外停电,李老师掏出手机打开照明,和其他老师们一起照亮了舞台。在黑暗中,李老师鬓角的白发愈加显眼,在黑暗中,老师们微笑着看着我们,让我们找回了力量。看着老师的笑容,我们知道,我们惊却不能慌,我们和老师、同学们齐唱歌曲,齐呼口号。在此刻,我们的心中是镇定而充满力量的,在此刻,我们的心不可谓不震撼而感动,是老师和同学们在前方牵引着我们、照亮着前方。
大三的我们就像迎春花,颤巍巍的展露着自己;建工的建筑学就像迎春花,储蓄了无数个寒冬的力量终将绽放;李老师就像迎春花,纯朴、真实、从不矫揉造作,轻巧、惹眼、却又转身即逝,温暖、柔软、而又坚韧不拔。
如今的我们即将踏入社会,偶有迷茫,回望往事,依旧历历在目。李老师,虽然您只带过我们两个学年,但是您的教诲却伴随了我们整个大学。我们依然记得生日时您发来的祝福,困难时您伸出的双手;记得木构架时您借来的工具,大师作品解读时您给的指点;记得画图时您晃悠的身影,离开时您那句“明天12点班长准时收图”。老师,您那温暖的关怀,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是您,给了我们大学的第一条缆绳,牵引着我们前行;是您,给了我们生活的第一把卷尺,丈量着我们的言行;也是您,给了我们专业的第一套画图工具,启动了我们的建筑之行。在此,真心地、忠诚地,谢谢您对我们的教诲,愿您如迎春花般明而不媚、韧而不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