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胡淑军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基本建设处副处长(挂职)。主要从事可恢复功能的钢结构、组合结构和装配式结构抗震性能及结构加固等方面研究工作。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访问学者,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青年科技人才(2025),建筑钢结构行业青年榜样(2025),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前5%,2024),江西省“远航工程”人选(202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横向课题等20余项。已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1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025),1篇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2024);已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著6项;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3部;获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教改核心论文2篇。获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排名第一,2025),天津市钢结构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2025),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2024)。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青年理事,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与空间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
E-mail: hushujun@ncu.edu.cn
教育经历:
[1] 2011-09至2014-06,华南理工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导师:王湛 教授
[2] 2008-09至2011-06,华南理工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 导师:徐其功教授
[3] 2004-09至2008-06,南昌大学,土木工程,学士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1] 2020-12至 现 今,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副教授(2025年6月起任博士生导师)
[2] 2014-07至2020-12,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讲 师(2019年6月起任硕士生导师)
[3] 2025-05至 现 今,南昌大学,基本建设处,副处长(挂职)
[4] 2025-02至2025-04,日本北海道大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Taichiro Okazaki
[5] 2016-09至2017-09,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Zhibin Lin
[6] 2019-04至2021-12,南昌大学,中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 合作导师: 熊进刚教授
[7] 2015-04至2017-12,南昌大学,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 合作导师: 宋固全教授
代表性科研项目/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52468025),基于自复位消能梁段和SMA节点的偏心支结构抗震机理与性能设计方法、2025-01至2028-1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908268),基于SMA和滑移连接的新型自复位消能梁段抗震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2020-01至2022-12,主持
[3]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4BAB204062),基于自复位双肢耗能段的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2023-01至2024-12,主持
[4] 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装配式建筑连接关键技术研究,2021-04至2024-03,主持
[5] 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21-03至2024-02,主持
代表性科研成果:
[1] 装配式建筑结构基本原理. 胡淑军, 曾思智, 戴隆强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5. (ISBN 978-7-112-31516-1)
[2] Advanced Studies on Steel Structures. Hu F X, Hu S J, Li H T, MPDI Academic Open Access Publishing, 2025. (ISBN 978-3-7258-4306-0)
[3] Liu S W, Chen S Y, Zeng S Z, Zhang B, Hu S J*.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K-shaped EBF with an innovative crack-resistant composition beam[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5, 101: 111818. (SCI, IF=6.7, ESI 高被引论文, TOP, 硕士生一作)
[4] Hu S J, Liu S W, Zeng S Z, Zhang B, Xu Z X*. Investigating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novel self-centering shear link in EBF utilizing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25, 224: 109129. (SCI, IF=4.3)
[5] Hu S J, Qin T, Liu S W, Zeng S Z, Zhang B, Chang L Q, Huang H J*. Development of concentrically brace frame with novel partial self-centering coupled shear links for seismic resilience[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25, 227: 109344. (SCI, IF=4.3)
[6] Hu S J, Xu H W, Zeng S Z, Chen T, He K*.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cast high-strength RC beam-column joint with embedded channel steel and UHPC[J]. Structures, 2025, 81, 110235. (SCI, IF=4.3)
[7] Hu S J, Liao Y, Zeng S Z, Huang H, Yu Y J*. Cyclic shear test and stiffness study of a cross-section-type shear connector connection[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24, 212: 108318. (SCI, IF=4.3)
[8] Hu S J, Liu S W, Xu H W, Zeng S Z, Zhang B, Yu Y J*.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n innovative very short shear link with shear slotted bolted connection in ec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J]. Structures, 2024, 66, 106890. (SCI, Q1, IF=4.3)
[9] 胡淑军,廖元,邵铁峰,曾思智,张波. 一种模块化自复位碟形弹簧支撑及框架结构[P]. 发明专利,CN 118309191 B. (授权日: 2024.11.5)
[10] 胡淑军,聂吉利, 熊信福, 熊进刚,龚良勇, 陈磊, 张荣平. 一种全装配式混凝土梁-混凝土柱-钢支撑组合连接节点[P]. 发明专利,CN 110258786 B. (授权日: 2023.12.1)
科研奖励及荣誉:
[1] 胡淑军, 余玉洁, 王秋平, 曾思智, 熊信福, 董新伟, 王霄翔, 罗岚, 徐朋静, 漆璐, 廖京, 龚良勇, 罗海平, 赖晓斌, 廖元. 可恢复功能装配式建筑体系及性能化抗震技术研究与应用(2025-JB-0-01). 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25年9月
[2] 胡淑军. 科技技术青年奖(2025-QN-01), 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2025年9月
[3] 胡淑军. 建筑钢结构行业青年榜样(CCMSA2025YRM030),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2025年5月
[4] 余玉洁, 胡淑军, 王丹妮, 曾思智, 王霄翔, 张波,周强,陈文平,罗海平,支清. 高韧性装配式结构体系消能减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24-KJ-02-R02). 天津市钢结构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5年2月
[5] 余玉洁, 曾思智, 胡方鑫, 胡淑军, 张波, 周强, 陈文平, 罗海平, 王霄翔, 刘尚文. 装配式框架一支撑结构体系韧性防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2404SSKJ39-1-05-R04).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4年11月
学术兼职:
(1)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青年理事
(2)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检测鉴定加固改造分会,委员
(3)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结构分会,理事
(4)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教育分会,委员
(5) 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与空间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