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2014年9月29日,法国里尔科技大学邵建富教授,河海大学朱其志教授、王伟副教授一行来我院交流访问。
上午9点,在学院王玉林副院长的陪同下,各位专家先后参观了我院岩土工程实验室及工程力学实验中心。随后,各位专家在学院二楼会议室与我院力学、岩土及水利等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了学术座谈,座谈会由学院龚晓兵书记主持。
下午2点在学院四楼报告厅,邵建富教授、朱其志教授分别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岩土材料多尺度模拟:研究进展及展望》及《宏细观岩石损伤力学:成果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宋固全院长主持。邵建富、朱其志两位教授均在报告中就各自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及前沿科学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两位教授严谨治学的态度、治学为乐的风采极大的感染了在座师生,鼓舞了大家勇攀学术高峰的勇气和决心。
专家介绍:
邵建富,1987年获法国里尔科技大学工程力学博士学位,现任里尔科技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国家级人才、河海大学特聘教授、武汉大学 “讲座教授,并任法国TOTAL石油公司高级顾问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Europe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Civil Engineering》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及混凝土非线性本构关系;细观、宏观分析及均匀化理论;复杂孔隙介质在饱和、非饱和状态下的水-力-热-化学侵蚀耦合;结构非线性分析基本理论及数值模拟;石油工程中的岩土力学问题;环境岩土力学,放射性核废料地下储存等。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主持完成了二十余项欧盟及法国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发表论文2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2篇,出版著作16部。
专家介绍:
朱其志,教授、 博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河海大学,中法教育交流合作项目首批学员,2006年获法国里尔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 里尔力学实验室和多尺度模拟与仿真实验室博士后。2012年10月加盟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人才,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多尺度损伤力学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理论推导了裂隙粘结材料(岩石、混凝土、陶瓷等)考虑单边效应和材料各向异性的自由能表达式,构建了裂隙尺度下损伤与塑性耦合的基本模式。在均质化理论和热动力学的框架下考虑了水-热-力学多物理场耦合效应和时效变形特性。系统研究了岩石在应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材料损伤和破坏特征。构建的多尺度本构模型巧妙地实现滑动摩擦准则、损伤演化准则、应变强化与软化、应力强度准则、残余应力准则的内在关系,从而大大减少了模型参数的数量。提出了两个版本的本构模型:各向同性模型和各向异性模型,前者程序实现简单,适合一般性的结构数值分析,后者能够准确反映准脆性材料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首次模拟了真三轴加载下脆性岩石的力学行为,实现了基于细观力学模型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推导了描述不连续物理场的富集函数,完善了扩展有限单元法的理论基础,发展了一种新的无网格算法。近年来在一般力学、岩土力学和工程数值方法方面的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检索21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外文著作4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