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点
南昌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前身始于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土木工程学科,1986年获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系江西省首批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新增岩土工程和市政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11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并于同年开始招收土木类专业学位硕士。
学位点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统一,侧重内涵建设和鲜明区域特色建设,在带动全省土木建筑行业技术发展、服务国家和江西省“双碳”重大战略、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江西能源、建筑、交通减污降碳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提供支撑。南昌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点目前下设“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和“市政工程”六个二级学科方向。学位点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现有教师5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讲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49人。学位点具有硕士生导师41人,其中包括国家级人才1人和省部级人才7人。
南昌大学土木工程学位点从1986年硕士招生以来,至今已完成招生36届,已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超500余名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超1000余名。南昌大学土木工程硕士一直以来保持超高的就业率,历年应届生毕业率都接近100%。本学位点硕士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遍布我国中东部城市和省内主要行政和科研机构,为我国土木工程技术企业和科研管理单位输送了大批人才。土木工程学位点在科研经费、科技成果、科研平台和实验设备等软硬件方面拥有较强的实力。目前学位点依托的科研平台包括“江西省超低能耗建筑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近零能耗建筑工程实验室”和“江西省尾矿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力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科研教学平台等。近5年来,学位点导师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以及一系列服务地方发展的横向项目,总科研经费超7000万;参加制定国家/省级规范、标准、规程5 部,获专利授权120 余项,获得江西省专利奖1 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2 项和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等。
土木工程学科方向简介
学科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 |
岩土工程 |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复杂岩土体多场多相耦合基础理论、江西区域岩土特性及岩土工程灾害治理、能源与环境岩土工程等领域形成特色。在岩土体多场广义耦合理论、渗流精细模拟及高边坡变形与渗流协同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开展典型区域土体的岩土力学特性试验,聚焦于饱和土/非饱和土物理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建立其强度准则和本构模型,并开展数值计算研究,为区域岩土工程建设及地质灾害等提供科技支撑;在土工合成材料复合衬里的剪切强度和重金属吸附性衬里研发等环境岩土工程领域不断深化研究并形成特色;开展区域滑坡易发性和风险评价建模,采用“3S”、机器学习建模和数值模拟等技术对滑坡成因机制、易发性和地灾风险评价。 |
结构工程 | 围绕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在高性能建筑结构及连接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多高层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及设计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组合结构抗震抗倒塌性能关键技术与设计方法,以及复杂因素耦合作用下结构受力性能与设计理论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形成特色。围绕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建模、应用及交付标准,施工工艺流程数字化理论、技术体系及配套产品,安全建造与智慧工地关键技术,相关成果转化为地方标准或在多个实际工程项目应用,形成了技术优势。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针对桥梁的结构安全性、动力可靠性和长期运行维护等问题,在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分析方法、桥梁结构抗震、桥梁维护加固技术和桥梁施工新技术与信息化等方面展开研究。注重分析桥梁在车辆、地震、风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利用结构损伤、失效机理和寿命评估等方法提出改善桥梁结构安全性、动力可靠性的新设计方法。在桥梁维护加固技术方面,研究桥梁加固技术以及运营过程中的可靠性诊断与维护技术理论。 |
土木工程材料 | 解决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共性关键问题,探索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前沿技术,培育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特色研究。围绕土木工程材料超高性能化、智能功能化、绿色低碳化的发展趋势,以超高性能混凝土、智能功能水泥基材料、绿色建筑节能材料、快速修复修补材料为特色,研究开发超高性能、智能功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与技术。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以区域建筑节能和改善室内环境为目的,积极探索高效制冷制热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及建筑能效评估及模拟技术。本方向研究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基于主/被动一体化的太阳能建筑用能系统,采用一种太阳能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进行主动式节能,对太阳能溶液再生及溶液除湿原理进行原始创新;采用自保温围护结构进行被动式节能,对围护结构材料的热湿特性、热湿传递性能进行优化。 |
市政工程 (已转至资源与环境学院招生) | 针对城市水安全治理的需求,研究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技术、新型吸附材料技术和水处理新技术等方面研究。通过遗传毒性多个效应靶点检测,结合理化检测对赣江水体有机污染物遗传毒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新型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材料性能的表征,对离子交换纤维及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备;分别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研究吸附材料对目标污染物质的去除性能及机理。同时结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开展,研究节水型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开展节水指标、节水型型社会评价体系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