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点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本土木工程学科可溯源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当时的土木学科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中科院黄克智院士、工程院曾庆元院士均毕业于中正大学土木工程学科。1949年,国立中正大学改名国立南昌大学,中科院院士蔡方荫先生曾担任土木工程学科(系)主任。1986年结构工程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二级学科也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研究领域已涵盖岩土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与抗震、结构工程、土木工程材料、施工技术与管理及市政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七个学科方向。
本学科研究特别注重结合江西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在以下几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与优势:江西地区非饱和红软土、尾矿坝溃坝影响、桩身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边坡灾害预测、施工中土壤侵蚀、岩土三剪统一强度理论、江西省新能源的页岩气开采等方面的研究。针对江西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大跨钢结构,建立抗连续倒塌性能评价方法;以我省大型桥梁为工程对象,评估桥梁结构的健康状态。对异形柱结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成果被江西省地方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采用。采用建筑结构加固新技术,对存在病害或需改造的房屋结构进行加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研究了混凝土材料和金属结构材料宏观本构与材料微结构的关系,混凝土材料改性和生态透水等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关注。结合省重点工程,研究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路径和方法、造价理论与方法,强化岩土与工程结构可靠性及风险评估,建设岩体多场耦合与页岩气资源开发、BIM技术研究与应用、装配式建筑与建筑工业华等特色学科方向,推进了绿色建筑共性关键技术、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物联网+工程管理、新能源与力学等交叉学科方向的基础。研究了鄱阳湖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城市给水、污水处理新工艺和新设施等问题。
水利工程学科简介
基本情况:水利工程学科始于原国立中正大学水利系,1993年获水力发电工程二级硕士授予权,2011年获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为省内最早获得本一级学科硕士点单位,是省内覆盖面最全、特色优势最突出的水利类学科。本学科依托江西省丰富的水资源与优越的水生态环境条件,紧扣区域社会发展需求,并与环境、生态、信息、管理、力学等学科深度交叉并协同发展,现已形成水工结构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水工岩石力学与工程、工程水力学等5个主要学科方向,具有“水利关联学科齐备、人力资源同建共享、地区水利条件优越”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在学科队伍方面,拥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14人,45岁以下教师29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0人,已形成了以“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井冈学者”等为学科带头人、以南昌大学“赣江青年学者”为学科骨干的学科梯队;科学研究方面,近5年来,获得国家、省部级或其他重大工程项目180余项,科研总经费5000余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2800余万元,发表SCI/EI/CSCD等学术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5项;科研平台方面,拥有 “鄱阳湖流域绿色崛起水安全保障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鄱阳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力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国家级示范中心”、“水利实验中心(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教学平台5个,形成了“厚基础、宽平台、强生产”的人才培养和科研特色。
研究生培养:以“立足本土、服务江西”为发展支点,培养“学科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宽厚、科研生产力强”为目标的高层次学历人才;近5年已培养了各类硕士研究生120余人,拥有完整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硕士毕业生的品德、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在读期间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并获得过省级优秀硕士论文;毕业能从事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或科学研究等工作,具有一定数量硕士研究生继续攻读国内外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