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

硕士点

《固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固体力学硕士研究生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培养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事力学及相关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达到: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事业的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硕士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掌握固体力学、计算力学和实验力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深入了解固体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实验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了解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能够创造性的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应用工程力学基本理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科研道德,能胜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和初步具备学术交流的能力。
基本学制:2.5年
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学生需要努力完成导师布置学习计划,公共学习内容将组织导师组集体指导,硕士生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范围内,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论文工作初期必须作开题报告;论文进行过程中,接受导师组对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检查,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能够体现硕士生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优良的科研道德和严谨求上的学风。
实行学分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式。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73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3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 20 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 ,学位论文 32 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固体本构与破坏理论
1. 细观损伤力学与连续损伤力学的理论(本构)模型、计算与实验方法;
2. 金属材料细观结构(包括其缺陷) 表示理论及其对材料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微结构演化,损伤与断裂的细观机理、材料力学性质的设计;
3. 混凝土材料细观结构和缺陷理论,混凝土材料的损伤与断裂细观机理。
扶名福*,宋固全*,黄模佳*,李相麟,彭南陵,陈良森,丁成辉,邹文楠
2
新型材料的力学行为
研究新材料的力学性质,研究智能材料的力学性质,研究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控制机理与材料微结构的关系。
扶名福*,宋固全*,李相麟,彭南陵,陈良森,邹文楠
3
固体力学中的数值方法及仿真
1.固体材料(包括智能材料)在静、动、热环境中的力学模型、力学分析及计算机数值模拟;
2.有限变形、失稳、损伤、破坏在不同尺度下的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相互关系;
3.有限元计算新方法和新理论,如无网格有限元法。
扶名福*,宋固全*,黄模佳*,李相麟,彭南陵,陈良森,丁成辉,邹文楠
4
实验力学

1.现代测试技术在工程结构的疲劳断裂、强度、寿 命、损伤及可靠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2.现代测试技术在工程测试与分析技术中的应用;
3.脆性材料断裂韧性的测试技术以及测试技术在工程结构断裂韧性测试中的应用;
4.材料微结构的X-射线衍射测量、超声波测量、电子扫描测量。
扶名福*,宋固全*,黄模佳*,李相麟,彭南陵,陈良森,丁成辉,邹文楠
5
应用弹塑性力学
1. 连续介质力学和弹、塑性力学经典问题的研究;
2.从宏观和细观角度研究复合材料和混凝土材料的强度方法和试验技术,复合材料损伤和断裂的力学特性及其机理;
3.工程振动的分析与控制, 振动机械的动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4.流固耦合问题;
5.工程结构的疲劳、断裂(耐久性及损伤容限)设计中力学问题的新概念、新方法; 
6. 老龄结构的延寿, 可靠性分析。
扶名福*,宋固全*,黄模佳*,李相麟,彭南陵,陈良森,丁成辉,邹文楠
注:1、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的学科研究方向表格可加行。
2、研究生导师必须是经过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在本点具有上岗资格的导师。
 
 
 
三  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课内/实验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考核方式
备 注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0020005
英  语
144
8
1、2
 
考试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4
1
 
考试
 
0020002 0020003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文)
或自然辩证法(理工)
42
2
 
考试
 
0029010
数值分析
54
3
1
 
考试
 
专业核心课
6021001
弹塑性力学
54
3
1
宋固全
考试
 
6021002
张量分析与连续介质力学
54
3
1
陈良森
考试
 
6021003
实验应力分析
54
3
1
李相麟
考试
 
6021004
固体力学数值方法
54
3
1
陈良森
考试
 
 
选修课
 
专业方向课
6022005
固体力学前沿讲座
36
2
2
全体硕导
 
 
 
 
 
 
 
 
 
 
6022006
高等弹性力学
36
 
 
宋固全,彭南陵等
考查
 
6022007
力学中的数学方法
36
2
2
黄模佳
考试
 
6022008
结构优化设计
36
2
2
彭南陵,丁成辉
考查
 
6022009
固体本构理论★
36
2
2
宋固全
考试
 
6022010
有限变形弹塑性
36
2
2
扶名福
考试
 
6022011
高等弹性力学
36
2
2
彭南陵等
考查
 
6022012
高等结构动力学
36
2
2
彭南陵
考查
 
6022013
各向异性体弹性力学
36
2
2
彭南陵
考查
 
6022014
复合材料力学
36
2
2
宋固全,彭南陵
考查
 
6022015
平面弹性理论的周期问题
36
2
2
彭南陵
考查
 
6022016
现代光测力学
36
2
2
李相麟
实验
 
6022017
相似理论
36
2
2
李相麟
考查
 
6022018
力学中的群论
36
2
3
黄模佳
考查
 
6022019
信号处理与小波分析
36
2
2
邹文楠
考试
 
0029020
文献检索与利用
18
1
2
 
 
 
0029021
科技论文写作与规范
18
1
2
 
 
 
公共选修课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应用数理方程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学术活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注:1. 对数学有要求的专业的数学基础课请在研究生公共课程列表中选择。
2.双语教学课程请用★号注明。
3.素质教育课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课题、就业需求和本人的爱好、兴趣,在研究生公共课程列表中选择。
4. 必修课程均为考试课程。
5. 课程编号待全学院培养方案定稿后,由学院教学秘书按课程编号规则统一编号。
6.每门课均需填写教学大纲。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25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硕士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1作者,或导师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第2作者。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得到申请号(研究生为第1发明人或导师为第1发明人,研究生为第2发明人)视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学位论文形式:学术性论文。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由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已发表文章目录、致谢等部分组成。涉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学位论文可在论文主体中增加理论部分。
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5)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万至3万字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及各个必修环节,取得相应学分,并完成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后,按照《南昌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培养从事力学及相关专业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达到: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事业的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硕士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工程力学、计算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力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计算和实验技能,了解工程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实验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了解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等)的交叉渗透, 能够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应用工程力学理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胜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和初步具备学术交流的能力。
基本学制:2.5年
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学生需要努力完成导师布置学习计划,公共学习内容将组织导师组集体指导,硕士生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范围内,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论文工作初期要作开题报告;论文进行过程中,接受导师组对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检查,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能够体现硕士生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优良的科研道德和严谨求上的学风。
实行学分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式。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73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3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 20 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 ,学位论文 32 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结构动力学与工程 CAD
1. 材料及结构部件的动态特性、动态稳定性和动态安定性;
2. 结构抗震评估及分析;
3. 结构抗撞击分析;
4. 结构可靠性;
4. CAD在建筑工程和机械设计工程中的应用。
彭南陵,丁成辉,
李相麟,扶名福*,
宋固全*,陈良森
2
土木、道路和桥梁中的力学问题
1.土木、道路和桥梁中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土木、道路和桥梁中力学问题的物理模型建立、数值计算、实验测量以及工程CAD
3. 土木、道路和桥梁材料本构关系研究。
扶名福*,宋固全*,黄模佳*,李相麟,陈良森,丁成辉
3
材料加工中力学行为与计算机模拟
1.工程结构与材料(包括智能材料)在静、动、热环境中的力学模型及计算机数值模拟与仿真方法;
2. 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及其数值模拟;
3.不同尺度的物体结构(包括宏观结构、细观和微观结构)的力学过程(有限变形、失稳、损伤、破坏)的计算机模拟及与实验相结合的数值分析方法;
4.计算机工程力学中的应用,动态系统的模态分析、参数辩识、仿真技术、按动态指标进行动态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扶名福*,宋固全*,黄模佳*,李相麟,陈良森,邹文楠, 丁成辉
4
工程检测与实验应力分析
1.工程力学分析的电测、光测及其相关的测试技术的一般原理、实验方法、测试技术、数据自动采集及计算机处理;
2.现代测试技术在房屋、桥梁、道路测量分析中的应用;
4.材料断裂韧性的测试技术以及测试技术在工程结构断裂韧性测试中的应用;
5.金属加工过程中的微结构演化的在线测量。
扶名福*,宋固全*,黄模佳*,李相麟,陈良森,丁成辉,邹文楠
5
流固耦合与计算流体力学
1. 研究固体和流体相互作用的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
2. 研究湍流以及湍流与固体相互作用。
邹文楠
注:1、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的学科研究方向表格可加行。
2、研究生导师必须是经过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在本点具有上岗资格的导
 
 
 
 
三  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课内/实验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考核方式
备 注
 
 
 
 
必修
 
0020005
英  语
144
8
1、2
 
考试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4
1
 
考试
 
0020002 0020003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文)
或自然辩证法(理工)
42
2
 
考试
 
0029010
数值分析
54
3
1
 
考试
 
6021001
弹塑性力学
54
3
1
宋固全
考试
 
6021022
高等流体力学
54
3
1
邹文楠
考试
 
6021003
实验应力分析
54
3
1
李相麟
考试
 
6021004
固体力学数值方法
54
3
1
陈良森
考试
 
选修课
 
专业方向课
6022023
工程力学前沿讲座
36
2
2
全体硕导
考查
 
 
 
18
1
3
全体硕导
考试
 
6022024
现代计算力学程序设计
36
2
2
丁成辉
考查
 
6022025
工程力学可视化计算
36
2
2
丁成辉
考查
 
6022026
断裂与损伤
36
2
2
李相麟
考查
 
6022027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36
2
2
黄模佳
考试
 
6022028
湍流概论★
36
2
2
邹文楠
考试
 
6022029
计算流体力学
36
2
2
邹文楠
考试
 
6022030
高等塑性力学★
36
2
3
宋固全,黄模佳等
考查
 
6022031
高等断裂力学
36
2
2
李相麟
考查
 
6022032
材料的微结构理论★
36
2
2
黄模佳
考试
 
6022033
现代程序设计语言
36
2
1
丁成辉
考查
 
6022034
振动力学
36
2
2
彭南陵,李相麟等
考试
 
6022035
工程力学实用分析软件
36
2
2
丁成辉
考查
 
6022036
弹性波理论及其应用★
36
2
3
黄模佳
考查
 
6022037
工程流变学
36
2
3
邹文楠
考试
 
0029024
文献检索与利用
18
1
2
 
 
 
0029025
科技论文写作与规范
18
1
2
 
 
 
公共选修课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学术活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注:1. 对数学有要求的专业的数学基础课请在研究生公共课程列表中选择。
2.双语教学课程请用★号注明。
3.素质教育课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课题、就业需求和本人的爱好、兴趣,在研究生公共课程列表中选择。
4. 必修课程均为考试课程。
5. 课程编号待全学院培养方案定稿后,由学院教学秘书按课程编号规则统一编号。
6.每门课均需填写教学大纲。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25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硕士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1作者,或导师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第2作者。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得到申请号(研究生为第1发明人或导师为第1发明人,研究生为第2发明人)视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学位论文形式:学术性论文。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由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已发表文章目录、致谢等部分组成。涉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学位论文可在论文主体中增加理论部分。
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5)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万至3万字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及各个必修环节,取得相应学分,并完成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后,按照《南昌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申请学位论文答辩。